为弘扬雷锋精神,践行志愿服务,3月以来,学院以“榜样引领、科普创新、文化赋能、青春聚力”为主线,联动教研室、20余个党团支部打造24场特色志愿活动,覆盖志愿培训、科普实践、社区服务等领域,吸引1200余人次参与,展现植科学子的责任担当与青春力量。
榜样引领,点燃志愿薪火
3月2日,学院团委举办青年志愿者培训分享会,食科院“十佳志愿者”徐梦瑶、文法学院“十佳志愿者”杨振宇、青禾支教团负责人黎倾若担任主讲,吸引百余名学子参与。徐梦瑶结合社区服务与赛会志愿经历,强调“志愿服务是双向收获的成长契机”;杨振宇以“责任与幸福”为主题,鼓励青年“用担当传递社会温度”;黎倾若讲述青禾支教团十年历程——累计服务偏远地区20余所中小学、时长超1.5万小时,呼吁学子“用脚步丈量土地,让支教成为青春的注脚”。活动通过榜样经验分享,为青年学子点燃服务社会的热忱。
科普创新,播撒科学种子
学院以多元形式推动科学教育“活起来”。学院团委联合栽培与耕作教研室等组织于3月23日世界气象日打造沉浸式科普活动。30组亲子家庭通过“游园闯关”模式,体验雷雨模拟、天气瓶制作等环节,解码气象奥秘。

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Patricio Grassini教授高度评价:“寓教于乐的形式能激发青少年探索兴趣。”活动以“理论+情景+实践”三位一体模式,助力科学种子扎根童心。

3月2日下午,学院应用生物科学协会在蘑菇园204实验室开展“乳酸菌奇遇记——酸奶创意工坊”实践活动。20名参与者在理论学习中了解乳酸菌发酵原理,动手制作个性化酸奶,体验微生物世界的奇妙。“原来酸奶的酸甜度与菌种活性息息相关!”参与学生通过实践深化了对微生物学的认知。
文化赋能,传承志愿情怀
3月1日,学院“点亮星空”本禹志愿服务队走进珞桂社区,开设“稻田絮语”文化课堂,以动态课件展示《诗经》中的农耕智慧,孩子们在稻草人制作中碰撞创意与传统,家长感叹“浸润式教育让文化传承更生动”。

“植愿同行”志愿服务嘉年华通过时光长廊、愿景接力等环节,展示“青禾支教团”等品牌项目的育人足迹。328张照片记录支教点滴,110份手写卡片承载学子期许。动医2406班孙涵感慨:“三年接力支教改变村庄教育生态,这是青春的修行!”

青春聚力,行动书写担当
20余个党团支部开展多元实践:植生2406班以烘焙传递甜蜜、植保2301班编织手绳义卖助困、植生2403班妇女节志愿服务助力女性成长、农学第二党支部走进狮子山街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倾听老人故事,用行动诠释“老吾老”的温暖内涵......

学院在“植科心绿”公众号开设“植”愿先锋专栏,持续推送传播志愿故事,将雷锋精神融入日常,以青春实践书写新时代雷锋日记。
文字:余安卓
图片:程焕雅 刘铭轩 王捷贺 刘昱彤
审核:张 露